搜 索

关键字:
栏 目:
 

友情链接

 
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群英荟萃

【家访日志】无力的挽救

2011-06-02 08:49:40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15409

 

恩施市沐抚初级中学  李春波

 

我们学校的家长很少有人和学校联络,即便有事来学校找学生,也懒得拐个弯到办公室问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怎么样。偶尔受学校所请,也常常是刚喝上三两口茶,就要起身告辞。他们似乎不需要了解孩子的一切,只是一味地说将孩子交给学校了,拜托给老师了;要不,就是没头没脑地加给孩子一顿打骂,然后扬长而去。

向某同学是七年级学生,非常调皮,他是我的家访对象。我拣了个周末,对他进行家访。

这是个明丽的日子,我先骑了半个小时的车,又走了一个小时的山路,翻过两只山头。在村口恰巧碰上了他,向某发现我的突然到来,先是一惊,然后就低着头吃吃地笑道:“我家就在前面,随便哪个人都知道的。”

进了村,他的家也不是很远。一字形的三间老屋,五个女人,学生的母亲和外婆,还有三个女牌友,见我进去,外婆去沏茶,搬椅子,学生的母亲却照样打牌。

“妈妈,老师来了…”向某的话还没说完,他的母亲便轰隆隆地炸开了:“不读了!我们不给他读了,一定不给他读了!太差的成绩,又不听话。”

我微笑着劝解:“孩子还是有很多优点的……”

“我娃成绩可好,小学里次次考八九十分,一到初中经常考七八十分,越来越差,越来越差,还要读什么书?!”孩子的母亲顿一顿,又接着发挥道:“不读书,照样吃饭。他爸买了辆拖拉机,跑运输。我们都没有读过书。我四十一岁了,只会写自己的名字。不是活得好好的?”外婆接过话:“我六十三年也活过来了。以前穷,哪来的书读。不听话,不读也要的(也行的意思)。”

母亲指着孩子越发怒道:“你看看,这XX(不文明用语),现在倒好象要脸了,平时为什么不专心,体谅我们父母?十四岁了,帮我们做了些什么?我像你这年龄,自己挣饭吃,和你爸也要……反正你不用读书了。”

“读么子读,跟你老汉跑运输,找几个钱。”有个打牌的女人帮腔。

孩子哭了,跑了出去。

在混浊的屋子里,我仿佛看见父母拉着孩子凑牌桌,仿佛看见父母支派孩子干这干那服侍牌友的身影,仿佛看见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漫不经心的冷漠态度……

我实在无话可说,只有怅然地退出。

这是怎样的一次家访!我现在却搞不清该从孩子入手,还是从他们的父母入手。但我知道要提高他们的素质,转变他们脑子里根深蒂固的落后思想,需要补好历史所欠下的一课,需要格外的负重奋进。

编者按: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

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

外界对孩子的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系统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

该家访日志中所映射的问题令人堪忧!在这里重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希望每个家庭都能行动起来,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与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