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关键字:
栏 目:
 

友情链接

 
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群英荟萃

我校学生写作能力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

2010-11-19 14:11:43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13911

公安县藕池中学   李霞

长期以来,总是听到众多的语老师及学生怨叹:作文难!难作文!毋庸置疑,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瓶颈问题。我希望通过对目前本校学生作文现状的思考、对其产生的原因的分析,企图从中获得些许启示,给写作寻得一剂良方。

一、农村中学生写作能力的现状:

据了解,我校学生在写作中有这样几种问题:大多数学生谈作文“色变”;每次布置写作任务,学生便在作文书里搜寻同题作文,或与之相关的材料,或以求寻找一丝“灵感”,大有“书到用时方恨少”之势;同一个素材反反复复出现在作文中,资源极度匮乏;写作时,言之无物,内容空洞;语言干瘪,情感苍白;平淡是真,难以显现个性的光 辉;语病多,详略不当。经过分析,我认为在资讯如此快捷的信息社会,初中生写作能力却如此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生活单调、视野逼仄。每个学生都有写得一篇篇美文的美好意愿,但农村初中生生活内容相对单调,活动空间极端有限,每天是三点一线的机械生活模式,每天沉浸于数理化的公式试题中,每天疲于奔波在各学科的作业中。在原本狭小的生活层面上,有些家长为了“分数”禁令学生读课外书籍。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写作“营养”严重缺失,大脑缺“氧”,语言干瘪苍白,现了作文严重营养不良。生活犹如泉源,泉源不丰盈,溪流自然彰显不出和谐的音韵。没有了的土壤,又岂能长出饱满灵性的禾苗?

1.阅读面窄,感悟迟钝。写作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文气形成的基础必是广泛阅读。在阅读中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的体悟是可以弥补单调生活中的不足的。而我校绝大部分学生除了语文课上仅有的一点阅读时间,课余基本不阅读,就更谈不上广泛涉猎了。课余,学生更多的是选择看电视、 等无需过多思考的活动。久而久之,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对情感的体验,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严重缺失。时日在增长,对各方面的认知力却不能与日俱增,有的甚至是退化。这样,本该张扬的青春活力得不到彰显。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感悟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写作时,只有无病呻吟、虚构情节。没有注入真情实感的文字必然是难以有生命力的。

2.缺乏积累,言语乏味。丰富的词句,生动的表达是打造学生作文生命力的重要元素。很多学生的作文一般只有僵直的框架,这无疑是难以打动读者的。很多学生的作文只有“体”,没有“魂”。究其原因,缘于学生学科知识、文史知识的匮乏,缘于长期文学素养的缺失。所谓量变引起质变,没有大量阅读文学作品的量的积累,就无法产生写作的质的飞跃。

3.为我独尊,人格不缺失。现在的学生基本是独生子女,这样,学生自我意识太强,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生活,不懂得关爱他人。无法挖掘人性的光辉,习作难以促请。

4.缺乏引导,放任自流。一直以来,作文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些老师在作文教学中缺乏科学有序的计划,没有目标,就更谈不上具体的措施,老师布置作文随心所欲,学生作文随随便便。

二、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思索与改进措施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作文教学应当充分关注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情感发展,把精力放在兴趣的培养与激发上,放在勇于表达、乐于表达自己见解的环境建设上,放在学生认识水平、思维能力、审美情趣的提高上,这样学生的写作水平才会有所提高。 
 
(一)以人为本,激发写作热情
  
确立以人为本的作文教学指导思想,就必须关注学生的思想。人是本,是根。作文的根本出发点是人,应该从人本出发,所谓作文教学从人本出发,就是在作文教学中既重视作文写作主体的作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他们写作积极性,又注意培养他们的写作素质和能力。中学作文教学的目标、要求、方法、写作实践都要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生活、思维、心理、能力的实际,使他们面对写作感到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去写想写的事、去说乐意说的话,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与创造欲望。
 
(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我们必须转变作文教学的观念,把学生引向丰富多彩的生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感受和人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发生在身边的异彩纷呈事件。像环境保护、西部开发、素质教育、农民负担、腐败现象、升学就业、青少年犯罪、庸俗文化的泛滥、社会风气的恶化、贫富悬殊的加剧、精神家园的丧失,乃至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等等。
 
深入生活是开拓学生写作天地的有效途径。只有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生的情感才会激发,学生才能抒自然之情,写自在之趣。例如,本学期我校举行了以感恩为主题的活动,活动的形式有朗诵、征文、读书等。我还要求每一个学生为自己的父母做一次饭、洗一次衣服、洗一次脚、写一封信、唱一首歌,我布置了一篇以感恩父母为话题的作文,很多学生写出了自己朴实而真挚的情感。
(三)给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提供时间和空间
 
1)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阅读强度,多积累,增强学生语言感知能力。                                    
 
农村中学生在读书与积累方面是非常欠缺的,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多阅读多积累。一是要扩大阅读面,多阅读一些名著、古诗以及报刊时文等。阅读时间可以这样安排,从教学课时中抽出一至二课时专门进行阅读。利用课外活动、周末给学生安排一定时间的阅读作业,让学生自由阅读。二是对教材中规定的基本篇目以及语文读本,指导学生反复进行阅读,加深理解,增强分析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背诵是知识积累的必要手段。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背诵大纲规定的篇目外,还要帮助学生识记一些课外名篇。在每学期开始,我都要求每一位学生设立一本积累本,进行知识积累,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综合评价。要达到预期效果,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筛选一定量的名言、名句、名篇提供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并识记;另一方面教师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及时识记一些自己认为好的、感触深的语句或语段。

2)积极倡导自主作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引导学生多写。
  
农村中学生的作文训练,大多是一个学期训练七至八次大作文,训练量很有限 。我的办法是,以课外自主自由练笔为主,学期初提出目标和写作总量,中间每两周收看和及时交流一次,期终进行总结和评价奖励。学生可以记身边的所见所闻,可以描写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也可以抒写内心的喜怒哀乐。课堂作文教学的时间,我更多地是用来讲评与交流。            
经常历练是使写作成功,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多写训练中,必须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要让学生多写随笔,让学生的写作跟紧时代步伐,贴近社会生活。 
 
3)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写作与阅读相结合。
 
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如学完《我的故乡》 后可布置学生演绎人物并且写活动后的感受;学完《木兰诗》可充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等。学了《雨说》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读写积极性,我尝试让学生写诗。学了文言文,尝试让学生用文言的形式风趣的介绍自己。在这些活动的推动下,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不少同学注重了思考,也重视了摘抄积累。阅读量的扩大,拓展了同学们的视野。
  
总之,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教师要恰当指导,科学训练;学生要多读博览,深入生活,勤于练笔,方能较快的提高写作水平。 

注:系湖北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多媒体资源在农村初中生写作教学中的作用研究》相关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