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关键字:
栏 目:
 

友情链接

 
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研训

对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考

2010-07-05 15:44:28 作者: 来源:南漳县第二中学 浏览次数:8131

【内容提要】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材存在内容深且重复,语言罗嗦等问题,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采取了一些办法和对策。

20069月开始,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安徽省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历史新课程打破了传统的课程体系,呈现出模块型和组合化特征,采用专题史体例和中外合编的方式。它能否在实践中顺利实施,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十分令人关注。及时总结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问题,十分有必要。现就我个人的实践体验谈谈感受。

一、历史必修教材内容太深

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然而在教学中师生普遍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就是必修课的教学内容过深过繁。教材内容过多,在教学实际中任务往往难以完成。

新教材用模块专题的方式来编写教材,本意是使教学内容精练,突出重点主题,便于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对历史事件、现象、人物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和了解。采用中外合编的体例本意是通过对比、联系,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世界历史中的中国、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联系和相互影响。但导致跳跃性大,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被弱化。例如人教版必修二第7、第8课讲述前两次工业革命,必修三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又重复了同样的知识。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关于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教材中基本没有关于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社会经济状况、启蒙思想的发展、殖民地人民与殖民者矛盾斗争的整个历史画面,仅用简短的几句话一带而过。这段历史在旧教材中至少2课时才能完成。如此一来,就增加了教师把握教材的难度,展开来讲吧,时间不够,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不展开来讲吧,学生不知所以然,担心考试成绩。

新课程非常强调初中阶段的历史基础知识,学生在初中的历史结构是中外通史的形式出现的,到高中是模块式结构,完全不同的教材结构,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概念,学起来就感觉很吃力。另外初中是开卷考试的形式,学生没有记历史基础知识的习惯,由于没有初中的基础作铺垫,又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因而,初中的基础知识与高中专题教学之间实在很难衔接。

二、内容重复,语言罗嗦,前后矛盾

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三本必修课本都有而且是重点介绍,欧共体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中共十四大经济全球化等问题也反复出现。又比如在元朝行省制度建立这一部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相互矛盾的观点让学生无法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问题,课前提示是这样写的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但课本正文里又说克利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这种前后矛盾时有出现,让教师与学生模棱两可。

面对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只能去适应,并且在教学理念上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想了一些办法和对策,具体如下:

1.教师与新课程同步成长

新课程的几个模块涉及领域广,知识深邃,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新、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够适应新课程教学。一方面社会、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提升的平台、机会,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应该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不但要熟练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必须有丰富的文学、社会科学、地理、政治、现代信息技术等其它相关方面的知识,因为我们现在的人才培养目标变了,新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复合型人才,因此更要求学科间的整合,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我在教学之余,经常上网看新闻了解时事动态、浏览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等历史教学网站更新自己的知识,把握时代脉搏,到每节课上都有鲜活的内容带给学生。

2.把握课标,优化教材结构

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课标的方向,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做好学科知识内容的整合。教师在备课时要钻研教材,研究教材结构及在本专题中甚至在本书中的地位,然后再选择如何处理教材,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我们可以作一下适当的调整。在上必修一第13辛亥革命时,必修二第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必修三第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内容进行整合处理、设计教学。加深学生对辛亥革命这一重要问题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紧凑、完整,又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按照新课改提出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教学模式必须朝着多样性、实用性方向作调整,其选择和应用必须以学生的认知结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为重要依据。课程改革的难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多组织课堂讨论、辩论会、演讲会等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我在设计必修一《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这一课时,如果按照一般的方法讲雅典的民主政治从奠基到确立再到顶峰的话结构非常清楚,但缺少活力。我便创设一个问题情境,用一个故事为主线,以米帕迪家族在雅典的政治表现为主线贯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历程,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积极性提高了,最后讨论民主政治得失的时候更是气氛活跃。

4.建立全面合理的考核机制
历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有力工具,其考核方式不能陷于笔试的泥沼中——把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应该采用全面的考核方式,分数只是评价标准之一。为此,我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分三方面: 1、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包括表达叙述,概念运用,从历史人物的角度来观察事件及问题;2、对历史的探求,含确定问题,搜寻资料,组织联系整理各种形式的证据、资料;3、历史的论证,含审查、考证史料和作出判断,作出结论。评价的重点应该由传统的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转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技能及与之伴随的历史思维、价值观,考核形式可多种多样,如:撰写历史论文、编排历史话剧、考察历史名胜等等。务求全面、科学的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

总之,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对每一位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课改是一种必然趋势,我们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转换观念,积极实践,勇于创新,全面推进新课程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