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本土文化 非遗传承 收集整理 学科渗透 )
公安县孟家溪小学座落在人杰地灵的“三袁故里”,是一所农村乡镇直小学,近年来,学校坚持“立德筑基、独抒性灵 ”的办学理念,立足本土特色,确立“同扛三袁旗、共筑中国梦”为办学思路。科学谋发展,扎扎实实的开展工作,将三袁地方文化开发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步形成特色,共圆科研兴校之梦。2012年3月在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把教学管理模式重新论证,办学思路重新定位,教育科研重新续写,学校管理重新探索,形成“规范化—精细化—个性化”管理的新思路。从而使学校工作严谨有序、务实有效、与时俱进的步入到良性发展的快车道。2011年学校被荆州市教科院授予“教育科研示范学校”、荆州市“十二五(基地)学校”2014年被公安县人民政府,县非遗保护中心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三袁传说传习基地”学校。在今年的全县教研室督导评估工作中,我校被评为公安县2013-2014学年度“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位居全县乡镇学校综合排名第三的好成绩。“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校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励精图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市、县级主管部门的认可和高度赞扬,是教育科研带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促进了学校在全县地位的提高,教育科研让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学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现将我校近几年来在教育科研方面所做的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潜心规划远景目标,科研兴校寻新梦
公安县孟家溪镇,是三袁的故里,这里是晚明文学“公安派”的发祥地,是一块人才辈出的宝地,历来有崇文重教的优秀传统。孟家溪小学,虽属农村小学范畴,但是领导班子能登高望远,能把科研立校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强有力的抓手,以此来牵住提高素质包括教学质量的“牛鼻子”,科研兴校寻新梦,办出自己的特色,初显“三气”。
1、找特点,三袁民歌民谣展锐气;从“十一五”跨越到“十二五”,孟家溪小学是一以贯之地承担荆州市教研课题,这在一个乡镇小学是少见的,也是不容易的,然而我们不负众望,扎扎实实做到了!除了《农村小学有效课堂结构模式的研究》和《农村小学开发学生潜能 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的研究》两个主课题外,还分解为若干个子课题。这些子课题,学校老师是踊跃承担,而且是立足本土,结合实际,注重实效,不搞花架子,不搞一阵风。现在,孟家溪小学的教师教研的潜能大大地开发挖掘出来了。
如2013年,李光春老师申报的市级小课题《三袁里民谣对小学诗歌教学的影响及有效渗透研究》,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优秀案例在青少年公安县校外活动中心网站刊载,圈内反响很好。
他领导的科研团队首次试水,把研究的触角涉及到地方本土文化领域,先是反复分析论证了三袁故里民谣对小学诗歌教学的影响与渗透作用,对于其教学目的、意义、教法、效果、经验等等,说理扼要,举例典型,很有新视角与可操作性。如收集到三袁里的民谣(儿歌)《月亮粑跟我走》(“月亮粑跟我走,一走走到黄金口……”)、民谣《月亮弯弯一只船》(“月亮弯弯一只船,梭罗树哇做桅杆。王母娘娘当中坐哇,太白金星把船扳,咿呀咿呀上四川啰!”),让学生背、让学生唱,还让学生排演这些节目,大家很感兴趣,然后让学生把这两首民谣和课本上的写月亮的诗歌对比,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说和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有着相互联系。把三袁民歌民谣收集整理归类进行赏析教学。这样的师生对话的渠道就很宽了。通过教学研究,老师们对三袁里民歌民谣的本土特色与小学诗歌的联系比对教学,总结出民歌民谣的四大特点。凸显出非遗文化的和谐的音韵美、鲜明的节奏美、凝练的语言美、丰富的意境美。民歌民谣的艺术特色也更加明晰了。
2、寻靓点,三袁民风民俗显灵气;今年立项的课题也很具特点。由我校邹永红老师承担了《将三袁里民风民俗文化与品德课有机结合的渗透研究》课题,三袁故里孟家溪,处于湘鄂交界地地方,民俗有特点,既有楚文化特点,又有湖湘文化特点,素材丰富,与品德课挂钩也很有意趣。如民俗中如果发现小鸡受伤昏迷了,就用水瓢将之罩在地上,然后,唱一种叫《救小鸡咒》的歌谣:“小鸡儿乖乖,把眼儿睁开。妈妈咯咯在喊你,你是妈妈的好乖乖。”一般一会儿,小鸡就会苏醒。学生搜集、表演后,更懂得关爱动物、尊重生命了。
如民俗中女儿出嫁后第三天要“回门”看父母,有首歌《女儿回娘家》:“女儿回娘家,腿子像杨叉。……”意思是回家走得很快。以此教育学生孝敬父母。
三袁兄弟当年中了进士,现在这里考中北大清华的学生也不少,这里读书风气浓,有书香三袁里之称。有首《读书歌》:“读的书多胜田丘,不用耕种自然收。白天不怕人借去,夜晚不怕贼来偷。虫蝗水旱无损耗,快活风流到白头。……”这样,激励学生勤奋学习。
3、闯看点,三袁独抒性灵现秀气;如韦梅菊老师2014年的课题任务是《把三袁里地方笑话有效渗透到“口语交际”中》,怎样让学生由胆小或口吃等原因不敢参与口语交际,转变到大胆交际并且还能生动风趣地进行口语交际呢?她组织搜集笑话讲笑话,如一首《颠倒歌》:“说白话(方言,撒谎),讲白话,大年三十月亮大。孤老的儿子偷西瓜,聋子听到哒,瞎子看到哒,哑巴一声喊,逗起瘫子一路赶。一赶赶到淤泥湖,淤泥湖,一跤摔得灰直扑!”还有一个版本:“颠倒歌,颠倒歌。先养我,后养哥。爹爹结婚我打锣,姆妈出嫁我抬盒。打从婆婆门前过,婆婆还在摇窝里坐。……”这样,课内课外,口语交际不断,笑声不断,完全优化了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
还有陈士春老师的《让三袁地方小戏剧表演激趣低年级课堂》的研究,不仅编排课本剧,还延伸课堂,将三袁故事,王烈士故事编成小戏剧试着演出,寓教于乐,使得低年级学生学习兴趣大增。
近年来,我们针对上级主管部门的各类活动安排有机整合,切实可行的合理安排工作计划,我们根据公安县全民读书活动——“书香三袁故里”我们选定的主题是舞蹈“月亮粑跟我走”,安排有舞蹈特长的教师牟玲、 严方兰为指导老师,在兴趣班挑选20多名学员进行排练,参加了公安县三袁文化艺术节,文艺调演多次,孩子们精彩的表演,得到了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其次,是积极开展读书征文竞赛活动, 由李先军老师指导的邱梦琪同学,在首届“书香三袁故里”读书征文中曾获得小学组唯一的一等奖,并出席了颁奖仪式。在2013年12月公安县首届古诗文颂读竞赛中,我站在此活动中以总分第三的好成绩获得一等奖,把民歌民谣做成文化长廊进行传承与弘扬。
二、精心谋划活动计划,科研强校追新梦
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理论知识,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精心谋划活动计划,同时我们层层推进,步步为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科研强校追新梦。重点抓好“三个必须” 。
1、走出去,拜师学艺必须练内功;孟家溪小学作为农村小学,经费是欠丰裕的,但是在教研方面,该花的钱还舍得花,该拜的师大胆拜。我校不是仅在在课题的科学论证阶段,在申报立项阶段,搞临时抱佛脚似的去请市县专家来指点,而是常态化地请市县专家或先进学校的教师同行来解疑答问,来引领该校这支朴实而勇于进取的老师。这样,使得原先偏于一隅的孟家溪小学老师与外面的教育科研大世界接轨,共享时下的先进教育理念,让这些理念嫁接到孟家溪小学的特殊植本上,使之结出新的教育科研奇葩。北京、上海、江苏、江西等省市,武汉、荆州、宜昌、襄樊、洪湖、松滋、石首、监利等周边县市,都留下了我校老师虚心的脚印,85%的教师都给予外出培训、拜师学艺的机会,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
2、请进来,岗位自培必须磨锐气;孟家溪小学特邀荆州市教科院教育专家王佑军院长、兰想林所长来,作《有关课堂教学的结构与模式》的专题讲座。 请公安县教科所沈所长、朱所长来作专题辅导报告,并长期和这些专家保持网上联系。回顾学校以往的教科研活动,大多安排一些教学能力强的老师上几节观摩课,接下来就是请一些“招牌老师”评评课,20多人的教研组,仅用一节课的活动时间就草草收场,现在我们加强岗位练兵,人人参与,三、四节课下来也不够用,过去老师们在研讨活动中的套话,现在却被引经据典、各抒己见的理论凝炼所取代了。
3、唱起来,搭建平台必须展技艺;能走出公安,与省市优秀老师同台竞技,切磋教艺,也是我们乡镇农村小学老师的梦想。学校通过开展教育科研以后,提高了老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了尽可能满足教师职业成就感,学校重新制订了成果奖励制度,尽力给教师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要求上教研课个个上阵,研讨人人针对专题,通过这些措施,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2008年5月,我校严方兰老师代表公安县参加荆州市数学教学比武荣获一等奖。2010年5月,我校袁爱平老师在湖北省小学科学实验操作技能竞赛中荣获省、市一等奖。 2011年在公安县“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中我校有六名教师荣获教学一等奖,一个二等奖。2012年周绍琼在荆州市青年教师展示课上荣获一等奖。2013年杜晶晶在荆州市《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比武活动中荣获二等奖。2014年5月我校教师李银芳在县音乐教学比武中荣获一等奖。这些过去在“草台”上徘徊的老师,通过投身教育科研磨砺,实现了自己华丽的转身。
三、细心策划活动过程,科研立校圆新梦
在科研活动中,我们意识到抓好一支课题研究骨干队伍,发挥好课题领头雁的示范作用十分重要,细心策划活动过程,是确保课题研究成功的关键,我们主要确保“四个发挥”。
1、发挥骨干教师、明星教师的示范作用;市、县授予的“明星教师”、“骨干教师”,他们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成长,成为本校本地名师,甚至能冲出县市,成为省内名师,进而带动和影响其他教师成长,并对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发挥示范作用。
2、发挥业务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这个群体是专业知识扎实、勤奋上进、在本专业领域取得一定成绩、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团队,通过让他们找导师、结对子、搭台子、给位置等手段强力打造,使之在较短的几年内成长为本学科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在学校形成一股良好的“比、学、赶、帮、超”的教科研工作局面。
3、发挥教学反思和论文撰写的评价作用;全体课题组研究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时常反思,善于总结,勤于笔耕,其间,有不少含金量高的学术论文获奖,如 邹永宏同志《乌鸦喝水》荣获第十七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课件二等奖,李光春、陈士春、杜晶晶荣获湖北省教育技术装备“五小” 一等奖。近三年来,老师们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在省级获一等奖15篇、二等奖12篇、市一等奖21篇、二等奖20篇。
4、发挥小课题和地方本土文化的互补作用; 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科研水平提升,是我校去、今两年尝试的一种校本研究新思路。教师们以小课题为载体,探究课程实施中的困惑与成因,解决在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来丰富大课题的内涵,从而提升了教师团队的实践智慧。仅今年上学期向县教科所申报的七个小课题研究,有三个被确定为市级课题,目前已全部结题的。如《三袁民歌民谣对小学生诗歌教学的渗透性研究》、《将三袁里民风民俗文化与品德课有机结合的渗透研究》《把三袁里地方笑话有效渗透到“口语交际”中》、《让三袁地方小戏剧表演激趣低年级课堂》的研究等四个小课题,均获得专家的一致好评。部分课题并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老师们的探究精神日剧高涨,校本教研之风日剧形成。
以上这些工作在做法上显得有些肤浅,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值得我们去继续努力和改变,总之,我们在教育科研方面通过这些年来的大胆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初步收到了一些可喜的成效! 是教育科研真正让师生享受成功的快乐与幸福的教育生活! 我们坚信有一支团结协作,勤于拼搏的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在共圆中国梦的蓝天中, 借助教育科研这五彩的翅膀,孟家溪小学将会力争飞得更远,飞得更美,飞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