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四化” 促学校均衡发展
四川宜宾 朱俊聪
当前,如何有效地、全面地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把工作重心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的差距,积极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有特长",就成为了一个极为紧迫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课题。在后"普九"时代,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坚持用系统科学思想,用求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构筑农村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立交桥",力求达到管理规范化,队伍现代化,办学特色化,效益最优化,促进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管理规范化。治校之方略,管理必抓实、抓活。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重要保证。因此,治校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植好学校发展的"软"资源:学校的各项职责、规章制度、方案以及校风、教风、班风、学风等。在制定每一项职责、制度、方案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广泛征求教职工及学生代表的意见,使各类职责、制度、方案"合理合法",这样才能被广大教职工所认同并自觉地维护、遵守。有了一套好的职责、制度、方案,还需要狠抓落实。特别是学校行政,要带头遵守,做到"在一切制度、规定面前,人人平等",否则,再好的制度、规定也是一纸空文。学校管理者要敢于当"铁匠",做到严格管理,严格要求,敢于"逗硬",不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木匠",更不做只会和稀泥的"泥瓦匠"。
学校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要"目中有人"、"手中有法"。学校领导特别是行政"一把手"要扑下身子抓落实,要有创业精神,服务意识,民主意识,廉洁意识,创新意识;要千方百计经营好人心,"人心齐,泰山移",要经常深入到教职工中,与他们坦诚相待,作知心朋友,为他们的教学、生活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教职工住房问题的解决,病事假的探视,困难时伸出扶助的双手,生日时送上一份薄薄的礼品及浓浓的祝福之情,使教职工切身感受到学校领导的无限情谊及学校的温暖。学校要想方设法关注并促进教师的发展,善于满足教师的心理需要,积极引导教师的心理需要向高层次发展。在宽松、和谐、愉悦的人际环境中,把办学理念渗透、传递给每一个教职工,并成为教职工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
农村学校校点多、摊子大、较分散。教育部门要有超前意识,要立足长远,本着经济、人文的原则,科学布局校点、合理调配资源,该撤并的校点要撤并,要加强对已有教育资源的整合,管理、调配好所撤学校的财产,要尽可能"物随生走"。要确定学校新的服务半径,划定新的招生范围。要强化常规管理,更新设备设施,建立健全科学有序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狠抓薄弱学校建设。
队伍现代化。"万仞之台,始于尺土"。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硬"资源。学校行政既要重视"软"资源建设,更要重视"硬"资源的建设、管理、使用,并且使两类资源和谐一致、互相促进;同时要不断培植"软、硬"资源,使其具有再生力。只利用,不精心培植,是短期行为,学校就不可能持续发展。培植资源既要物质投资,更要感情投资,二者不可偏废,缺一不可。正是有了这两种资源,才使学校有发展后劲和新的希望。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在均衡配置教师的同时,各乡镇学校要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的 "五种水平":一是以奉献精神为内核的师德水平。要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教师,做到"敬业爱岗、勤业爱校、乐业爱生、精业奉献"。二是文化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再学习、校本研修和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三是教育科研水平。要求教师从教学经验型向理论型、科研型转变,由被动教研向主动教研转变,由分散研究向合作研究转变,由传统观念向现代观念转变。要校校有课题,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做到"科研课堂化,课堂科研化"。四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水平。一方面教师要确立现代教育观念;另一方面要节约有限的资金添置现代化教学设备。五是以教育过程管理为基础,教学结果为信度的实绩水平。学校要坚决打破吃"大锅饭",要充分利用好奖励性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实行聘任制(校长聘中层干部,中层干部聘班主任,班主任聘科任教师,条件成熟时可实行学生选老师等)。要让老师们明白市场经济竞争的规律就是"优胜劣汰"。县、乡(镇)两级要建立健全管理、激励机制,促进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特别是城乡教师合理交流,实现教师队伍的均衡配置。
办学特色化。一所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寻求适应自己情况的发展方式和最佳、最优办学模式,也就是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有特色才能有其个性,才能与众不同。那么,学校办学特色应"特"在哪些方面呢?应"特"在办学理念的个性化和特色的多元化上,充分发挥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创造性的贯彻教育方针,形成自己独特、稳定的个性风格,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精"之境。在办学理念上,要从校情和学生情况实际出发,探索出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模式,确立"不求人人升学,只求人人成功"的办学方向,着眼学生未来成才,立足学生现实成功的人才观。其主旨是人人成才,实质是开发学生潜能,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获得主动、活泼、和谐的发展。在特色的多元化上,一是要树立"品牌"意识。一所学校,必须深入探索研究,打造学校"拳头产品"。比如,下大力气抓好一两门在本地区极具价值的学科教学特色,然后推而广之,这样才能提升学校的"人气指数",使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其次,要抓好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特色,德育工作特色,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特色,校园文化育人特色,艺术教育特色,教师成长特色等,使学校建成当地的窗口示范学校,才能起到辐射作用,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达到"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栖"之佳境。
效益最优化。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其目的和归宿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其表现形式就是教学质量和效益显著。如果一个学校质量和效益很差,总不至于说是素质教育实施得力吧。我们知道,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学校的立足之本、生存之基、动力之源。学校要发展,就必须坚持"效益中心"论,就必须牢固树立质量观和效益观,且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服务和服从于这个中心。学校办学效益的内涵,应体现"让学生人人成才"的社会效益,教育教学全过程管理的质量效益,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而催生出的成果效益等,增强教育自身的"造血功能",提高学校发展实力。因此,学校要时时、事事、处处都要降低成本耗费以求获得办学效益的最优化,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